《三字經》 解讀

    我初學《三字經》,那是70年前我七八歲的時候,是我祖父教的。我祖父是私塾教師,又是一個老中醫。那時的所謂學,實際上只是死記硬背,真正理解明白的非常少。死記硬背也有它的好處,當時背過的,現在仍能大段的背,隨著年齡的增長...查看詳細>>

標簽:三字經

《三字經》一開始就說: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這八句的意思是說:人剛出生,其本性是善的。人與人的本性,原本相近,差別不大,但經過后天的學習,差別可就大了,相差就遠了。如不對其進行教育,其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的方法,除家庭教育,環境選擇外,最好是請專門負責教其的...查看詳細>>

標簽:三字經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孟母,孟子的母親,姓仉(zhang),時人稱其“仉氏”。她認為環境對兒童的成長有巨大影響,關系到孩子的向惡向善,故擇鄰居住。她曾住在一個離墓地很近的地方,孟子和他的小朋友們見而習之,做游戲時便學出殯、燒紙哭訴埋墳。孟母覺得...查看詳細>>

標簽:三字經

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名禹均,號燕山,唐朝漁陽人。唐昭宗天祐(公元904年)時,以幽州掾(長官屬下的辦事官吏)起家,以詞學出名。入后周(公元951年)后,歷任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等。為人德高望眾,誠實守信,其家法曾一時成為表式。他修建義學數十間...查看詳細>>

標簽:三字經

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關于“教”,前邊說了孟母式的家庭教育,也說了竇燕山式的家教和師教。此處的“養不教”之“教”,是單指家教呢?還是連供子入學的師教在內呢?如單指家教,父不教子,是父之過則無錯;若包括入學之教,父不教之過就不能完全歸罪其...查看詳細>>

標簽:三字經

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前邊說了父與師之責,這里是勸說做兒子的應當好好學習,不學是錯誤的。并以玉石不加工就不能成為貴重的藝術品做比喻來勸其好好學習,說明不學習,就不懂禮儀、不辨是非,不知好壞。...查看詳細>>

標簽:三字經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在封建道德中以孝悌為先,在此便以東漢黃香三國孔融為例教其孝悌。黃香,字文強,東漢江夏安陸人。黃香家貧,父無仆妾,九歲母親去世,盡心奉養其父,夏天為父親扇風,冬天為父親暖被窩,鄉人稱其“至孝”。黃香少年時即博學經典,精...查看詳細>>

標簽:三字經

首孝弟(悌),次見聞; 知某數,識某文。

    這四句是個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首先學孝弟(悌),其次,是見聞;要知數識文,學習各種知識。下文便由淺至深地講述各方面的知識。...查看詳細>>

標簽:三字經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這四句是講數的知識。...查看詳細>>

標簽:三字經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 父子親,夫婦順。

    三才,指天地人。何謂“才”?才者能也。天有日月,發光發熱,形成陰陽晝夜和春夏秋冬四季,故稱其有才;地生萬物,物養于人,自然也是才;人為萬物之靈,無人則無社會,當然更屬才了。古人對日月星辰了解甚少,認為月亮和星星都會發光...查看詳細>>

標簽:三字經
百科知識
欧美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合_成年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_交换国产精品视频一区_免费一本色道久久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