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人物
郁達夫
生卒:1896—1945
字號:名文,字達夫
籍貫:浙江富陽
職業:小說家、散文家、詩人、抗日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1896年12月7日,郁達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陽市滿州弄(現更名達夫弄)的知識分子家庭。
1899年,郁達夫的父親去世,家庭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1903年,郁達夫進入私塾讀書。1908年,就讀富陽縣立高等小學。
1910年,郁達夫考入杭州府中學(與徐志摩同學),后又到嘉興府中學和美國教會學堂等校學習。
1911年,郁達夫進入蕙蘭中學讀書。在這一時期,開始創作舊體詩,並向報刊投稿?! ?br>
1912年考入浙江大學預科,卻因參與學潮被校方開除。
1913年,郁達夫隨長兄郁華(郁曼陀)赴日本留學。1914年7月,考入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醫科部,并開始嘗試小說創作。
1916年,改讀法學部政治學科。1917年7月畢業,11月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學習。留學期間,郁達夫閱讀了大量外國小說,尤以俄、德小說居多。
1921年,郁達夫與同為留日學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鄭伯奇組創文學團體“創造社”。同年,開始小說創作。10月15日,首部短篇小說集,亦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出版,轟動國內文壇。
1922年,郁達夫畢業回國,在安慶法政專校教授英語,與當時同為該校教員的陶希圣頗有交往。1923年辭職,出任北京大學講師,講授統計學。1924年,赴國立武昌師范大學任教,為期亦僅一年。
1926年,任教于廣州中山大學文學院,年底辭職。返回上海后,郁達夫開始主持創造社出版工作。發表了《小說論》、《戲劇論》等大量文藝論著。
1928年,郁達夫加入太陽社,并在魯迅支持下主編《大眾文藝》。
1930年,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郁達夫為發起人之一,但不久即退出。同年任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僅四個月。
1932年12月1日,郁達夫在《現代》(2卷2期)上發表小說《遲桂花》。
1933年,郁達夫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4月,由上海移居杭州,寫下了大量的山水游記和詩詞。
1934年,郁達夫任浙江省政府參議。
1935年,擔任《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之主編。
1936年,應故友陳儀之邀,任福建省政府參議兼公報室主任。同年11月赴日本訪問。12月17日,郁達夫在離日歸國途中訪問臺灣,會見楊云萍、黃得時等文化界人士??箲鸪?,郁達夫曾任《福建民報》副刊主編。
1938年,郁達夫赴武漢擔任政治部設計委員,參加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并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常務理事,期間曾赴徐州勞軍,在各前線參訪。1938年底,郁達夫攜眷抵新加坡,出任《星洲日報》文藝副刊《晨星》、《星洲晚報》文藝副刊《繁星》和《星光畫報》文藝版的主編。在星洲日報前后三年,郁達夫發表有400多篇抗日政論。
1940年,郁達夫等人創建新加坡南洋學會。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任“星華文化界戰時工作團”團長和華僑抗敵動員委員會執行委員,組織“星洲華僑義勇軍”抗日。星洲淪陷后,郁達夫至蘇門答臘避難。
1942年6月初,郁達夫流亡至蘇門答臘西部市鎮巴爺公務,化名趙廉,借居于當地華僑蔡承達處,在當地人協助下開設酒廠謀生。因其早年留學日本,精通日語,被附近地區的日本憲兵隊得悉,望其充當翻譯。郁達夫自愿充當日軍翻譯一事,引起當地人的諸多誤解和不滿,但事實上,郁達夫在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暗中救助、保護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難友、愛國僑領和當地居民。
1945年,郁達夫的真正身分被日軍識破。日本投降后不久,郁達夫突然神秘失蹤,其失蹤原因至今仍然還是未解之謎。有日本學者鈴木正夫經過研究得出了郁達夫是被日本憲兵下令殺害的結論(《蘇門答臘的郁達夫》),但由于鈴木拒絕公布資料具體來源,故這種說法并不能成為定論。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證書。2014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郁達夫在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之列。
文學主張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上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小說和散文的創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飾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個性和人生際遇,郁達夫的自傳體小說代表作品是《沉淪》,郁達夫在《沉淪》中大膽地描寫了男女性愛、性心理,同時也發出了“祖國呀祖國!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吧!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號。郁達夫在自傳體小說中,除了反映下層知識分子失意、苦悶外,還有一些作品通過知識分子的視角反映處于社會底層民眾的疾苦,表現了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關懷,如《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郁達夫的小說創作因為對傳統道德觀念提出了挑戰,并且首創了自傳體小說這種抒情浪漫的形式,對當時一批青年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一股浪漫派的壯觀潮流。郁達夫還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位在世時就已出版日記的作家。
創作經歷
早期:(1920年—1933年)。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他一共寫了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議論雜文,表現了他從日本回國時滿懷希望的心情和見到滿目瘡咦的祖國后無限失望的感嘆,既有他對革命的前途感傷悲觀的思想,又有對革命慷慨激昂,疾聲吶喊的激進的理論。首先,強烈地表現作家個性,他在散文中無所顧忌地對自己的思想、生活細節進行詳細的描寫,非常強效地表現了他“自敘傳”的獨特風格。第二,憂郁感傷的情凋。郁達夫的散文,與小說一樣與眾不伺,憂郁感傷的情調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創作中。第三,恣肆坦誠、熱情呼號的自剖式的文字。第四,回腸蕩氣的詩的調子。另外,郁達夫散文中那種不拘形式縱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達夫的散文發出的是帶有強烈個性的自己的聲音,篇篇洋溢著回腸蕩氣的詩的情調,熱情坦白,毫無遮掩地表現了一個富有才情的知識分子在動亂社會里的苦悶心情,展現出一幅幅感傷,憂郁而又秀麗、雋永的情景交融的畫面。
中期:(1933年—1938年) 。這個時期,是他思想的一個低潮期,由于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極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種落后的“名士”風度,留連忘返于山林江湖。
晚期:(1938年—1945年)。1938年春,他參加了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他用筆參加戰斗,寫下了許多政論文章,用自己熱情的聲音來鼓舞人們戰斗。郁達夫早期散文創作的風格于此有所體現。
作品分析
摧折的女性之美
郁達夫雖然在散文中傷感得無以復加,但他也并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他的心中總有一個誘惑著他的理想。這個理想談不上崇高,也不具備多么深刻的內涵,但對郁達夫來說,卻具有巨大的人生魅力,是推動他奮斗,創造的動力,這就是女人的愛。郁達夫對女性的這神圣、癡想的情感,一方面當然是“自我”理想的表現,另一方面有分明映射著五四人的發現的光芒。郁達夫將女性作為自己的理想來追求,這種行為和藝術傾向,雖然在力度,深度上都不具備“崇高”的屬性,但反封建的民主意識卻是鮮明可見的。
感傷的表現形式及其意義
在郁達夫散文中,其強烈的傷感情緒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頹廢,一是憎恨。郁達夫主要是以這種病態來發泄一個從封建禮教羈絆中覺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悶。這種不健康的色彩下面仍有著五四“人的發現”所寄寓的積極的意味。與之相比,郁達夫由感傷所發生的憎恨情緒其積極意義就更為鮮明了。郁達夫以憤世嫉俗的筆調,在幾分玩世不恭,幾分無奈,幾分感慨中將社會的黑暗,下層人的不幸,來了個痛快的揭露,將自己對社會的憎恨作了十二分的強烈的表現。郁達夫將他的所有不幸,所有煩惱,所悲苦,一齊傾向這個黑暗的時代,向一個不人道的制度發出了一個哀鳴著的青年的控訴,表現了顯而易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傾向,這種傾向雖不能說很深刻,但鮮明的態度、強烈的情緒卻也給這種傾向涂上了積極戰斗的色彩。
感傷情調的積極意味
這種積極的意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郁達夫的頹廢以及這種頹廢的具體表現——性苦悶,不僅是一己的感受,而且是作為一個社會問題提出來的。這種頹廢和性苦悶,是當時青年的普遍心態,郁達夫則以自己的感受,集中地表現了這種“時代病”,從而將一個尖銳的問題提到了歷史與社會面前,所以,具有積極性。第二,郁達夫的感傷、頹廢包含著對封建舊道德的自覺的挑戰。
主要作品
小說
《銀灰色的死》
《一個人在途上》
《沉淪》
《血淚》
《南遷》
《蔦蘿行》
《春風沉醉的晚上》
《離散之前》
《薄奠》
《遲桂花》
《一夜情》
《迷羊》
《她是一個弱女子》
散文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
《光慈的晚年》
《杭州的八月》
《故都的秋》
《寂寞的春朝》
《春愁》
《江南的冬景》
《記風雨茅廬》
《懷四十歲的志摩》
《懷魯迅》
游記
《釣臺的春晝》
《西溪的晴雨》
《超山的梅花》
《馬六甲游記》
日記
《日記九種》
《蕪城日記》
《回程日記》
《滄州日記》(1932年10月6日—10月13日)
《水明樓日記》(1932年10月14日—11月10日)
《梅雨日記》(1935年6月24日—7月27日)
《秋霖日記》(1935年9月1日—9月20日)
《冬余日記》
理論著作
《小說論》 (1926)
《文藝論集》(1929)
《戲劇論》 (1926)
《文學概說》(1927)
劇本
《藤十郎的戀》(1937)
作品集
短篇小說集《沉淪》(1921)
《血淚》(原載一九二二年八月八日至十三日《時事新報·學燈》)
小說、散文合集《蔦蘿集》(1923)
《寒灰集》(1927)
《日記九種》(1927)
《雞肋集》(1927)
《過去集》(1927)
戲劇集《孤獨者的愁哀》(1927)
《奇零集》(1928)
小說、散文合集《達夫代表作》(1928)
《敝帚集》(1928)
小說、散文合集《在寒風里》(1929)
《薇蕨集》(1930)
小說、散文合集《仟余集》(1933)
小說、散文合集《達夫自選集》(1933)
《斷殘集》(1933)
散文集《浙東景物紀略》(1933)
散文集《屐痕處處》(1934)
《達夫日記集》(1935)
《達夫短篇小說集》(上下冊)(1935)
散文集《達夫游記》(1939)
《達夫散文集》(1936)
散文集《閑書》(1936)
散文集《我的懺悔》(1936)
小說、散文合集《郁達夫文集》(1948)
《達夫詩詞集》(1948)
散文集《郁達夫游記》(1948)
小說、散文合集《郁達夫選集》(1951)
散文集《郁達夫南游記》(1956)
小說、散文、政論合集《郁達夫選集》(1959)
《郁達夫詩詞鈔》 (1962)
《達夫文藝論文集》(3卷)(1978)
《郁達夫詩詞抄》(1981)
《郁達夫文集》(12冊)(1982)
《達夫書簡》(1982)
散文集《郁達夫游記集》(1982)
《郁達夫抗戰詩文抄》(1982)
《郁達夫致王映霞書簡》 (1982)
《郁達夫詩詞匯編全集》(1982)
《郁達夫小說集》(上下冊)(1983)
《郁達夫日記集》(1984)
《郁達夫散文選集》(1985)
《郁達夫散文集》 (1985)
《郁達夫文選集》(1985)
《郁達夫日記集》(1986)
短篇小說集《沉淪》(1986)
《郁達夫書信集》 (1987)
短篇小說集《沉淪· 迷羊》(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