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尹鐵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機場院區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哈哈,你竟然怕雞!”
噓!別笑,有的人真的會被雞嚇哭!很多人喜歡“吃雞”(游戲術語),但他們每次看到雞之類的家禽和鳥類都會極度害怕,其實這是恐懼癥的一種,被稱為“禽類恐懼癥”。
來源丨《向往的生活》綜藝截圖
什么是禽類恐懼癥?
禽類恐懼癥,又稱“恐鳥癥”Ornithophobia,是一種人們對鳥類特殊的、不合理的恐懼癥狀。在DSM-5(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即《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禽類恐懼癥被劃歸為一種特定恐懼癥。
來源丨《生活大爆炸》劇照
禽類恐懼癥主要有以下特征:
當恐懼對象或其主要特征,如喙,爪和頭等關鍵部位出現時,患者會出現強烈的恐懼感和情緒失控化,帶來極大的應激反應,如心悸、頭暈、惡心、呼吸急促等癥狀,嚴重者可能會危及生命。
通常發生在兒童早期。如果持續至成年,那么緩解或者自行恢復的可能不太大。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患者會選擇盡可能地遠離恐懼對象出現的場所。例如對于恐鳥癥患者,他們會下意識遠離樹林、草地等區域,而且這種**回避是持續性的,通常延續6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恐懼是怎么來的?
如果我們小時候有被禽類“瘋狂”追逐或者啄傷的經歷,可能會在內心留下一定的陰影;或是我們看到過他人被禽類傷害,從而“共情”帶入自身;如果父母中一方害怕禽類,也可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這些負面情緒可能是直接或者間接產生的,并不一定非要親身經歷。
盡管有些經歷可能會被遺忘,但我們知道,記憶保持的時間并不一樣。根據保持時間的長短,我們把記憶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消退機制的有著明顯的差異,記憶的鞏固理論認為記憶一旦獲得,就會進入一個依賴時間的過程,記憶從短期的、不穩定的狀態轉變為長期永久的穩定存在。而記憶,主要存儲在大腦皮層、小腦、海馬體和杏仁核等大腦結構中。
海馬體
來源丨百度百科
時間追溯到1935年,為了治療癲癇癥,科學家切除了亨利·莫萊森(Henry Molaison)大腦中三分之二的海馬體。手術雖然很成功,但自手術之后,剛吃過午飯的他總會不停地問護士什么時候開飯。
持續“失憶”的亨利·莫萊森
來源丨生物探索
他翻來覆去地看同一本雜志,十分鐘的對話里將一個笑話來來回回說了很多次,任何東西他都會“過目即忘”。最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發現,他的記憶障礙和海馬體缺失有關。
而杏仁核是恐懼體驗習得與存儲的關鍵腦區結構。神經學家勒杜(Joseph LeDoux)認為,杏仁核在恐懼記憶里所起的作用就好比海馬體在有意識記憶里所起的作用。
雖然在沒有刺激源的情況下,人們和有“恐雞癥”的人進行交談,他們也能意識到雞的無害性。但是,當“雞”這種刺激源出現在面前時,還沒有來得及通過大腦去理性分析,“恐雞”信號已經通過皮層下通路占領了杏仁核。同時,另一項研究表明,**恐懼記憶的形成方式更利于記憶的穩定存儲。**大腦會用不同的編碼途徑形成不同類型的記憶,像恐懼這種會造成心理創傷的記憶,就會選擇一種簡單粗暴的做法——直接剪掉大腦皮層中的某些突觸,并在其他區域生成新的突觸。
來源丨pnas網站截圖
所以,雖然我們短期遺忘了對于恐懼的記憶,但是一旦有類似刺激出現后,我們經歷的恐懼情緒依然會被激發出來。這種恐懼的形成經過皮層通路,沒有意識參與其中,所以很難用講道理來消除。
恐懼癥對生活的影響
“什么?你竟然怕雞!”
來源丨《真正男子漢》綜藝截圖
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特定恐懼者內心的痛苦。但事實上,對于患者而言,這種恐懼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不能小覷。
當患者陷于恐懼時,隨之而來的顫抖、腹瀉和出汗等一系列身體癥狀都會打斷正常的學習和工作進程,而且這些癥狀的影響往往都是壓倒性的,個人難以控制。
來源丨pexels
另外,一旦患者出現與特定物體或情境相關的恐懼反應后,就會下意識采取一定的回避措施,盡可能地減少相遇的頻率。
如恐高患者會避免登上高處,幽閉恐懼者不會讓自己處于密閉空間……而對于禽類恐懼患者而言,鳥類幾乎隨處可見,如果為了避免接觸,患者可能選擇減少外出、甚至不外出,那都是對患者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的極大的影響和擾亂。
此外,他們可能還會面臨著“二次傷害”的可能?!吧磉吶艘稽c也不理解我,看到我的舉動會覺得我很作”“有的長輩甚至覺得我嬌生慣養?!薄胰伺笥训牟焕斫?,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加劇患者的痛苦。
如何緩解恐懼癥
首先,嘗試放慢并調節自己的呼吸。要注意:整個過程有節奏地進行!在呼吸的過程中,感受自己的存在。
來源丨西瓜實驗室
然后,嘗試著放松自己的肌肉。當我們處于恐懼當中時,身體肌肉會不自覺地處于緊繃狀態,通過有意識地放松身體,可以有助于緩解身體癥狀。
最后,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和家人、朋友溝通、或者看看遠處的風景,都可以幫助我們緩解恐懼。
恐懼的產生,往往來源于內心不斷放大的暗示,而這種恐懼其實是脫離現實情況的。在認知行為療法中,治療師會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幫助患者對危險可能性進行評估,從而降低恐懼感。
所以,當恐懼來臨之前,你也可以嘗試著問問自己:這種情況一定會發生嗎?如果發生了,我害怕的是什么?……
來源丨短視頻截圖
當然,親愛的朋友們!對于你身邊害怕雞的小伙伴,要多體諒一下哦,因為他(她)是真的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