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武器裝備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無人化操作,已經在當今世界各國軍隊間成為主流。無人化作戰,也逐漸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要趨勢?;仡櫧陙砀鲊g的戰爭和區域沖突情況我們不難發現,無人機、無人戰車、無人艇等“無人力量”在實際戰場上將威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更讓人們更清楚認識到展無人技術、無人武器裝備已成為未來戰場新的焦點。
圖注:“海上獵人”號無人艇(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圖注:“海鷹”號無人艇(圖片來源:搜狐)
水面之上,各種無人艦艇和相關技術頻繁“露頭”。以美軍為例,無人技術目前已經大規模出現在演習當中。2022年的環太平洋軍演中共有4種無人艦艇亮相,并進行第一次自主長距離航行,具體測試了無人艦艇平臺及其搭載自動控制系統、電子戰、ISR、反潛戰和其他任務模塊,可執行反潛、情報收集、監視和偵察、巡邏和通信中繼等任務。其中,2艘無人水面艦艇(USV)“海上獵人”號和“海鷹”號在演習中完成了從圣地亞哥到夏威夷的自主行駛。
“海鷹號”攜帶拖曳式反潛聲納完成其既定航行,并由同行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菲茨杰拉德”號通過衛星通信控制。同樣采用三體船設計的“海上獵人號”及其電子戰任務模塊由“威廉·勞倫斯”號驅逐艦通過衛星通信和Link 16戰術網絡控制。另外2艘“游牧者”號和“游騎兵”號原是有人駕駛艦艇,后通過“幽靈艦隊霸主”計劃加裝了自動控制系統。這些無人艇,不僅長時間離開港口,也經受住了太平洋惡劣海況的考驗,進一步驗證了無人系統的安全性和適航性,展示了艦艇不僅可以被動接受命令完成各類任務,還可以在有人平臺協同作戰中搭載不同模塊自主執行任務。
圖注:“虎鯨”無人潛航器(圖片來源:人民網)
水面之下,無人潛航器的任務領域持續拓展。2022年4月28日,美海軍在太平洋沿岸的亨廷頓海灘為其首艘“虎鯨”舉行了命名和下水儀式,同年夏天,對“虎鯨”進行了測試。據公開資料,“虎鯨”長26米、寬2.59米,高2.59米,空載重45噸,載重8噸,下潛深度超3000米,最大速度8節。按照美方的說法,他們正在開發的無人潛艇和載人潛艇都可以布設新型水雷,但“虎鯨”更難被敵人發現,可以將水雷運送到更靠近目標區域的位置,以獲得更有利戰場態勢。該艇的大體量和無人化特性為美海軍提供了一種海上阻塞封鎖和關閉敵港口、造船廠和海上商業的新方法。
圖注: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圖片來源:網易)
天空之中,無人技術正在廣泛應用。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的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在近年來先后出現在“無人集成作戰問題-2021”演習和“環太平洋-2022”等重大演習中。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是MQ-9“死神”無人機的海上艦載版,也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軍用無人機之一,翼展24米,最大航速370千米每小時,最大航程超10000千米,續航時間近50小時,飛行高度達到了上萬米,可以躲過任何野戰防空炮火和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的打擊,能在保證自身生存能力的前提下,通過其攜帶的GBU-12激光制導炸彈、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對敵軍造成巨大打擊。出人意料的是,除美俄外,另一種無人機走到了無人技術的“舞臺中央”,它就是伊朗“沙赫德136”無人機。該機是伊朗制造的“自殺式”無人機,目前已經歷過實戰的“淬火”,機長3.5米,翼展2.5米,重量約200千克,最高飛行速度可達185千米,航程在1000至2500千米間,能在60到4000米的高度飛行,且造價極為低廉??梢灶A測,在未來,如何更加合理的應對來自無人機或無人機群的威脅,成為了各國軍隊的重要課題。
專家簡介:翁宗波,軍事裝備科普專家,主要從事國內外高科技裝備、各兵種主戰裝備、聯合作戰戰略戰術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兵器》雜志等軍事類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余篇,個人榮立三等功1次。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
作者:翁宗波(軍事科普作家)
策劃:金赫
科學審核:劉曉峰(資深軍事編審)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